JRC Visitors

Sunday, September 11, 2011

迅速發展換新貌‧安和芭驚人改變

迅速發展換新貌‧安和芭驚人改變



安和芭也曾稱為瑞和芭。當地最近20年大興土木,如今已經取代舊市區成為全峇最具活力的地帶。(圖:星洲日報)
  
當年的安和芭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穎的花園住宅區。(圖:星洲日報)
 
菜芭底近年來蓬勃發展,商店林立,也是峇市人潮最多的地點之一。(圖:星洲日報)
 
自附近的霸級市場及購物商場開業後,進步花園及金寶花園的發展更是迅速。(圖:星洲日報)


安和芭,上一代的峇株巴轄人可能對這個地名並不陌生。可是隨著附近地區的快速建設與蓬勃發展,這個地區已在逐漸消失之中,這個舊稱也已被許多峇株巴轄人所淡忘。

安和芭其實就位於白沙浮路與居鑾路之間,準確來說也就是峇株巴轄人所熟悉的進步花園及金寶花園所在之處。
居民多種菜養豬養雞
在被開發成花園住宅區之前,安和芭本是一片農業地,居民多以種菜、養豬及養雞維生,因此當地也俗稱“菜芭底”。直到九十年代,發展商收購當地的地段發展住屋計劃,安和芭的面貌開始發生變化。
根據保守估計,如今進步花園及金寶花園至少各住有800戶人家,再加上附近的王國花園、公主花園、美麗公主花園及太子花園等,當地已成為全峇華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此外,這附近不斷有霸級市場、購物商場、餐館、食肆、茶館及夜店等開業,這裡早已取代市區及龍鎮,成為整個峇株巴轄最多人潮及最為熱鬧的地區。
在迅速的發展下,當年的安和芭早就已經換上全新的面貌,不要說是在外地求學或工作的峇株巴轄人,就算是長期年這裡附近走動的人也會驚嘆這一帶的驚人改變,甚至認錯路。
安和芭名字由來
醫師街口開“安和商店”
根據史料記載,這裡百餘年前原是一片荒蕪的沼澤地。地主是一名吳姓新加坡醫師,當時他在峇市永安街的街口,開設了一間“安和商店”,並有3艘“永安號”輪船運載土產來往於馬新。
據說,當年芭內只住著十餘戶貧苦的人家以務農為生,只要碰上雨天,芭內就會變成澤國,到處都是及膝的泥濘。後來,人們常到附近的白沙浮挑沙填土,當地的情況及交通才逐漸好轉。
雖然後來這名吳醫師的子嗣因為官司而散盡家產,並將這片芭地轉讓給人,但是安和芭的名稱早已深入民心,後人也一直沿用這個舊稱至今。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與附近一帶的大興土木,當年的安和芭早已不復存在,仍然知道這裡這個舊稱,而且瞭解舊稱由來的年輕一代,也已經越來越少。
爭取過路權常摩擦
菜芭底設洪門組織
據說在數十年前,菜芭底住了不少洪門弟子,曾有一段時期,外界總把菜芭底和洪門組織畫上等號,令當地成了本地赫赫有名的洪門弟子之鄉。
當地的老一輩居民透露,早年當地的交通並不發達,居住在菜芭底的居民一定得繞過面向白沙浮路的民宅,才有辦法出入或運出農產品。
據瞭解,當時面向白沙浮路的民宅住了十多戶人家,他們多以製作豆干為生,由於雙方常為此發生摩擦與爭執,菜芭底的居民因此團結起來以保護自己。
事過境遷,雖然當地居民在當年為了爭取過路權而成立洪門組織,但是現在當地的交通四通八達,居民之間也相安無事,當年曾在當地盛行一時的洪門文化早已逐漸淡去。
胡平弟:野獸出沒
居民蓋瑞安宮保平安
 
瑞安宮新廟前的拱門仍保留著“安和芭”的舊稱。(圖:星洲日報)


 
瑞安宮早年慶祝中元節時的熱鬧場面。(圖:星洲日報)


說起安和芭,那就不得不提這裡的瑞安宮。據說,這間廟宇至今已有至少整百年的歷史,早在安和芭還沒被開發之前,就有先輩在這裡建廟供奉神明。
歷經了百年的歲月洗禮,這間廟宇不只見證了當地的發展史,如今更已成為當地居民最為重要的信仰支柱,並與當地居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居住多年的瑞安宮理事會總務胡平弟在受訪時說,據老一輩的居民透露,當時當地還杳無人煙,後來才來了3戶從中國南來的人家,他們在那裡開芭落腳,那裡才慢慢開始有人居住。
“據說,當時住在這裡的人很少,但是在附近出沒的野獸卻很多,人們為了祈求一家大小平安,所以才特地合力蓋起簡陋的瑞安宮舊廟。”
他也透露,這間外觀看似不起眼的廟宇每年只要一到神誕或節慶,就會湧來大批的居民,中元節時的場面更是比農曆新年還要熱鬧,在外地工作或求學的居民也都會趕回鄉參與其盛。
陳金昌:瑞安宮二度借廟辦教育
瑞安宮有兩段與教育息息相關的歷史,即它曾借出廟所,充作團結局幼稚園供各族學生上課,並曾讓出原來的廟地,以配合坐落在它隔壁的白沙浮新華學校建校。
進步花園睦鄰計劃秘書陳金昌透露,當年團結局幼稚園無處開班,該廟理事會義不容辭地借出廟所,友族的教師與學生對在華人廟宇內上課都心無芥蒂,幼稚園在招生時更是年年爆滿,到了兩三年前才搬到該睦鄰計劃的新會所。
此外,為了配合新華學校的建校計劃,瑞安宮廟理事會也二話不說地讓出廟地,後來在當地居民出錢出力支持下,瑞安宮理事會才於2001年在原有的廟地旁,建起現在的新廟。
瑞安宮的新廟於2001年5月18日落成啟用,瑞安宮廟理事會也於同年6月16日在廟前舉辦盛大的千人宴,當天的熱鬧場面至今仍被當地居民津津樂道。
居民出錢出力建新華學校
 
新華學校告別當年的亞答屋校舍,新校舍雄偉壯觀。(圖:星洲日報)



 坐落在瑞安宮旁的白沙浮新華學校是許多當地居民的母校,該校的建校及發展都是當地居民不遺餘力支持教育的成果,著名企業家丹斯里李金友也是不斷貢獻該校的校友之一。
追溯該校的建校歷史,該校始於葉玉壽在家所開辦的學堂。於四十年代末期,當地居民出錢出力,並且合力到附近的合春港砍柴,才搭建起一座亞答屋以作為該校校舍。
創立於1950年的新華學校,曾於2000年、2002年及2003年籌款建校,如今該校已是本地其中一所頗具規模的華小,並曾獲得當時還是王儲的現任柔州蘇丹,親臨為新校舍開幕。
(摘自:星洲日報

Wednesday, September 7, 2011

新加坡:四个男人,一场选举

 瞭望东方周刊/刘敬     2011-9-5

5月大选和8月总统选举中暴露出的社会裂痕清晰可见,李显龙之路任重道远。新加坡人更多的则是观望:接下来,总理会做一个怎样的总理。


陈清木 陈如斯 陈庆炎 陈钦亮
“四陈之战,無論如何選,終究是姓陳的當總統!哈哈…… —— 盛哥”

2011年以来的大半年时间里,国际政坛发生了不少事,一座仅有700平方公里的岛屿也不例外。新加坡,这个昔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国家,成为话题并非因为其经济是否涨跌,而是两场选举:5月的国会大选和8月底刚结束的总统大选。
两场选举,国际政治观察家们和媒体纷纷用了“意外”“激烈”等词。
陈氏Vs陈氏
历时九天的新加坡总统大选用一句话概括:四个男人一场选举,再精准一点,即“陈氏之战”—四个陈姓男人之间的较量。
用候选人之一的陈钦亮在竞选广播中的发言来说,四个人分别是:
陈清木,“候选人A,是一名好医生,但不是财务专家。”
陈如斯,“候选人B,曾加入反对党,并参加最近举行的大选。他要监督和制衡政府。”
陈庆炎,“候选人C,曾担任部长超过20年,参与制定政府的许多政策。”
陈钦亮,“候选人D,曾管理一家大型保险公司30年,曾担任职总英康保险的总裁。”
四个人之间的选战,从一开始就让舆论“兴奋”。美国《华尔街日报》说这是“一场激烈的总统选举,既为新加坡严控式的政治体系带来考验,也令新加坡的民主变得更有竞争性”,文章称“激烈的新加坡总统选举是一个惊喜”。
这场引人瞩目的“围观”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新加坡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民选总统大战。
自从1965年建国以来,新加坡总统一职一直是和执政党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关系密切的人担任,从尤索夫•伊萨、本杰明•薛尔思、蒂凡那、黄金辉、王鼎昌到纳丹,历来如此。
1991年,新加坡修宪,设置民选总统。在两年后,即1993年的首次民选总统选举中,王鼎昌和退休高级公务员蔡锦耀一对一竞选,结果王以58.69%得票率当选。而1999年和2005年的总统选举,纳丹总统都因没遇到对手不战而胜。
直到2011年的总统之战,参加者首次达到四人。四个陈姓主角中,惟有陈庆炎被外界当作是“人民行动党看中的候选人”。
其他三位候选人在选举中或多或少均以“抗衡人民行动党为参选的大前题,他们对新加坡的社会经济政策、死刑、内部安全法提出不同意见”。
比如陈如斯,在竞选中明确挑战现有的总统权力,称“总统有义务使用道德权力,缩小目前不断扩大的社会鸿沟,而要做到这一点,总统必须能够无畏无惧,明智地对政府提出疑问,并鼓励政府做得更好。”
他还再三强调,总统最大的作用就是监督和制衡政府。
而按照新加坡法律,国家实行内阁制,总统只是象征性国家元首,并无实权。总统任期六年,当选总统后必须无党派立场,不涉足政治派别矛盾,可向内阁提供建议,但对议案没有否决权,没有内阁人事任免权。
和以往总统选举不同,这一回新加坡政府没有公开表示支持任何候选人,但“较量”的结果是,候选人C获胜,也就是被认为和政府关系最为密切的陈庆炎。
一头银发,戴一副黑框眼镜的他,大学教师出身,在三十多年前进入政坛后,曾先后当选为国会议员并担任教育部、贸工部、财政部和卫生部部长等职务。过去的从政经历中,他担任最高的行政职务是新加坡副总理。
71岁的陈庆炎博士获胜,惊险无比,仅比排名第二的陈清木医生多了7269票,高出了0.34%。新加坡媒体称,“这场总统选举出现了3万7826 张废票,而陈庆炎博士和陈清木医生的票差仅7269张票,这不免让人想象,如果一些废票没有被废,新加坡是不是会出现不一样的陈总统?”
执政党Vs反对党
对建国后“一党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而言,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
在投票开始前一周的报道中,有媒体如此分析:如果人民行动党青睐的候选人,也就是前任副总理陈庆炎,以巨大优势获胜,那么这将会是投给该党的一个信任票。“但如果另外三名候选人有任何一人获胜,或迫使陈庆炎以微弱优势获胜,那么这将会令该执政党遭到非议⋯⋯”
从结果看,第二种可能成为现实。微弱的优势让表面上波澜不惊的新加坡政坛“暗流涌动”,“这次空前激烈的总统选战明显揭示,其政治生态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5月举行的大选中已全面显露,只不过8月的这场总统选举中再次获得印证。
2011年5月7日,新加坡国会选举,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获得了87个议席中的81席。这样的成绩,对行动党而言,是新加坡建国后的国会选举史上头一遭,60.14% 的得票率,独立以来最低的成绩。
重要的是,挑战执政党的新加坡反对党,这一次令外界“刮目相看”。
媒体用“不一样的反对党”来题注参战的七个反对党。
不一样在于,这场大选中的反对党人才济济,均拥有优秀的个人素质和履历,算得上是倾巢而出的精英对决。
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的治国理念一直是精英政治,各行各业的精英在过去几乎均被纳入行动党的视野,这导致反对党始终难成气候。“每一次选举,反对党甚至很难推出一个如执政党一般拥有金光闪闪的履历和学历的候选人。而在儒家文化浓郁的新加坡,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在海外名校留学等经历简直就是‘有能力’的代名词。”
不过2011年的国会大选却打破了执政党独此一家的精英团队。仅工人党推出的候选人之一陈硕茂,其履历就让人眼前一亮:哈佛的本科,牛津的硕士,斯坦福的博士。
职业生涯也引人瞩目,“不仅是美国著名律师事务所达维在北京的首席代表,而且曾经负责中国工商银行、中石化的海外上市法律咨询,还参与过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中投公司海外投资等全世界金融界都为之震撼的大项目”。
而“双玲之争”更使得新加坡媒体争相奔走。两个姑娘,国家团结党的佘雪玲和人民行动党的陈佩玲,一个24岁,一个27岁均正当芳龄,才貌双全。
结果是佩玲赢雪玲输,由于佩玲乃李显龙总理首席私人秘书的太太,她的参选被一些新加坡人认为是“裙带关系”所致,“这更加增加了人们对执政党的不满。一个号称网罗全国人才的政党何以没有延揽到佘雪玲这样的人才却把陈佩玲这样的当宝贝?行动党招收培养杰出人才的能力也开始遭到一定程度的怀疑。”
从历史上看,新加坡反对党的力量一直薄弱,自1959年以来行动党就一党独大,在1966至1981年间竟独占国会全部议席。但在曲折中坚持生存的反对党,在本次大选中显露出顽强的一面。
如“民主党原创党人詹时中在波东巴西单选区连任议员长达27年之久,2008年中风,在2010年以高龄之身果断离开自己实力根深叶茂的波东巴西,到一个集选区挑战执政党”。
本次风头最健的工人党和其当家人刘程强同样展现出坚韧的一面。南洋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在1980年李光耀关闭南洋大学后,加入工人党,随后他着手把原本散漫的工人党改造成一个团结有力的政党。
刘程强1991年当选后港单选区议员,从此连续四次在后港击败执政党候选人获得连任。2011年,刘程强离开自己的基地后港,组队到阿裕尼参选,再度获胜,掀翻了外交部长杨荣文领衔的执政党团队,“创下了新加坡大选中反对党拿下一个集选区的历史”。
集选区,是1988年由执政党修改选举法之后创立的独特选举制度。每个集选区有4~6个议席。每个参选政党提出相应人数的候选人,选民只能在党派之间选择。在以往的历史上,反对党从未在任何一个集选区获得过胜利。
刘的竞选伙伴,工人党主席林瑞莲也是传奇女性。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伦敦大学的法律学位,曾担任警官的她,是一名法律讲师,因不满行动党对反对党人士的打压而加入工人党。一口流利的英文,极大地加强了该党和母语为英文的选民的沟通能力。
好打抱不平的“林女侠”,加上强烈草根气质的“潮州怒汉”刘程强,让工人党在大选中的表现印象深刻,也使得工人党以6个选举出来的议员席位成为国会唯一的反对党。
大选之后:反对党仍“摩拳擦掌”
《联合早报》一篇题为“反对党的基层网络种子”的文章披露,往届大选一过,居民就很少见到反对党候选人的身影。一些候选人不是不想继续在选区里保持活跃,而是竞选活动停止了,反对党在举办社区活动及使用社区空间方面又受到限制,可说缺乏曝光平台。另一些候选人则干脆五年后才再露面。
然而,这次大选结束后,情况大有不同。“反对党大赢家工人党拿下六个国会议席,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而吃了败仗的较小政党也没气馁,还精神抖擞地高调为来届大选展开筹备工作。”
在以前,这可是从前没见过的场景—大选过后反对党考虑整装待发?
文章称,反对党的党员人数远远不及执政的人民行动党,但每次到了大选就会有很多平时不接触它们的人主动现身助选。“工人党、新加坡民主党和新加坡人民党目前正设法把这批每五年才出现一次的“临时劳工”转换为较固定的基层网络资源,以支援平时的社区和政治活动。
以本次大选表现杰出的工人党为例,该党增加了接见选民活动和社区活动,选举一结束便一波接一波地策划及展开活动,以图“在新的土壤上栽下基层网络的种子”。
大选后的两周内,人民党也推出“再战2016计划”,包括要继续办“接见选民”活动和每季度出一本书等。人民党秘书长詹时中,日前也和妻子、非选区议员罗文丽等人在碧山公园同选民见面。
民主党同样没有松懈,在大选后的第三个星期,它就举办了一场“2016年路线图”工作坊,该党领导人与150名与会者从社区服务、宣传、培训、政策研究、基层活动到筹款等六个方面探讨如何再接再厉。
从规模和实力来看,无论是工人党,民主党,以及包括人民党在内的其他几个反对党,距离执政的行动党都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为何这些实力较弱的反对党敢于在大选后还执着于“鸡蛋碰石头”的实践呢?
分析人士称,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反对党新人增加,提供了从前所缺乏的政策视角、组织能力和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另一方面“或许更重要,即反对党似乎感应到选民的心态已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盲目忠于执政党的选民可能越来越少,愿意给反对党机会提出看法或有所表现的选民却越来越多”。
总理还是那个总理吗
时代变了。
新加坡人感慨选举激烈的同时,也感慨选举环境的变化。
以往选举期间的人身攻击、“揭黑幕”、“爆隐私”等行为,在选举中消失殆尽。选举后,李显龙主动承认错误,表示“本次选举标志着我们国家政治版图的明显改变,我们必须适应”,“许多民众希望政府改变执政风格和方式,希望看到国会有更多反对派的声音以监督人民行动党政府”。
李总理的父亲,当年的李总理却没有儿子如此姿态。在新加坡有国父地位的李光耀,此番在大选中竟发表了忏悔论,云“人民行动党若在这区落败,当地的发展计划就不会被重视,选民必将忏悔五年”等。此言一出,举国哗然,认为李资政怎能出言恐吓?李显龙等行动党高级领导人再三向选民解释、道歉。
国会大选结束后一周,前总理李光耀和前总理吴作栋发表联合文告,宣布不再出任资政和参与内阁,原因是:“新加坡已进入新时代,政府不可能还像过去那样运作⋯⋯”
52年以来,李光耀首次“放手”内阁。
新加坡总理的身份,李光耀从1959年一直沿袭到1990年,31年的总理记录,迄今无人能破。即便卸任之后,他仍以资政身份留在内阁,但其英文称呼仍然是Senior Minister。
“资政”一词,最早出于宋朝,原来是殿名,后来,宋朝也特设有资政殿大学士一职,凡是卸职的宰相或其他大臣,就以资政称呼他们。
但显然李资政地位比宋朝前辈地位高,他一手打造的“新加坡模式”,让他蜚声国际的同时,更赢得了新加坡人国父的尊称,以及无可企及的影响力。
李资政宣布退休当天,有媒体用了标题—“李光耀的退休,标志着一个时代就此结束!”
剩下的时代,是其子李显龙的路线。5月大选和8月总统选举中暴露出的社会裂痕清晰可见,李显龙之路任重道远。新加坡人更多的则是观望:接下来,总理会做一个怎样的总理? 

 摘錄自:東方周刊

草民,分享我對大馬各州自308後的印象!(下)

政客云云,雖振振有詞,但此篇乃我所看到、聽到、親生體驗之感想,坦坦道來~

上回《上篇》已分析了西馬西海岸各州。
此回《下篇》,輪到了西馬東海岸三州與東馬……

彭亨
  • 西馬大州,物產豐盛,反風吹不起,國陣穩守城池,以37-4-1的比數,輕鬆執政彭州。
  • 由於彭亨少有城市地區,所以只有小部分地區由民聯拿下(關丹、淡馬魯、文德甲、直梁)。
  • 近年來,彭亨州給我的印象就是毒!毒!!毒!!!
  • 反山埃(武吉公滿)、稀土廠(關丹),鬧得沸沸揚揚!人民不滿,有損國陣來屆大選的支持率。
  • 雖然物產豐富,但財政狀況不佳。
易主百分比(國陣變民聯):
40%

    登嘉樓 
    • 西馬產油州之一,島嶼旅遊勝地出了名! 
    • 反風有限,國陣穩坐城池,以24-8的比數,順利執政。
    • 為了與隔鄰民聯回教黨執政的吉蘭丹叫陣,發展一日千里,尤其是瓜拉登嘉樓。
    • 明顯凸顯回教象徵,例如:瓜拉登嘉樓豪華回教堂,廣告招牌、店名等附有爪哇文,華人商店也不例外。
    • 由於工程審查不慎,體育館坍塌,至今仍未修復,成為國陣州政府的一大敗筆。
    • 出了名的政治鐘擺定論州,瓜拉登嘉樓國會議席補選中,民聯回教黨成功拿下。(此前為國陣國會議席)
    易主百分比(國陣變民聯)
    45%

      吉蘭丹
      • 大馬最回教化的州屬,反風持續18年,仍然投選民聯回教黨,不棄不離。
      • 民聯回教黨輕鬆以6-39的比數,輕鬆執政。可比民聯江東,牢不可破!
      • 哥打峇魯被冠上回教城(Bandaraya Islam)的名稱。
      • 人民口碑:宗教高於發展。
      • 財政狀況良好,州政府省錢一流(要不是我親眼見到市議會派人清洗舊路牌,我還不信呢!換著是柔州,那種舊路牌早已換新的了!!)
      • 力向中央政府討石油稅,宣言已用各個廣告板、布條傳達全州。
      • 回教化措施其他州有過之而不及:
      • 娛樂中心必須與午夜十二點關閉。
      • 凍結博彩業的執照,丹州不應許營業。
      • 戲院內,必須開燈。
      • 男女分開措施,包括:購物中心、戲院
      • 衣著需嚴謹端裝
      • 穆斯林女性:需系頭巾、長袖衣、長褲
      • 非穆斯林女性:需避免吊帶、露背衣著,及褲長至少需至膝蓋 
      易主百分比民聯國陣
      20% 

      砂撈越
      • 大馬產油大州,於308之際, 反風平平,國會選舉中,國陣高奏凱歌,被譽為“國陣定存州”!
      • 但,2011年的416州選,城市地區反風空前強盛,民聯行動黨的城市地區12席加上民聯公正黨的3席,總共15席,反對黨於砂撈越新突破!
      • 然而,由於內陸地區佔大多數,所以國陣仍以55-15-1的比數穩守城池。
      • 普遍城市地區對州首席部長——泰益不滿,貶稱:白毛。
      • 大馬最大產油州,但得支付高昂的電、水費。
      • 森林過度開發嚴重。
      • 興建峇貢水壩,原住民失去原有的土地,只好遷出森林,在要用錢的鄉里過活不適應,引來民怨。
      • 詩巫遇雨成災仍在上演,國陣國席補選輸後,所承諾的治水大整頓不了了之。
      • 唯一一個有高度自治的州屬。(備註:沙巴已於1986年政變中,失去自治地位)
      易主百分比(國陣變民聯)
      5% 

        沙巴
        • 大馬風下之鄉,主要產油州之一,於308之際, 反風甚微,國會選舉中,國陣以59-1的比數輕鬆高奏凱歌,被譽為“國陣定存州”之一!
        •  沙巴已於1986年政變中,失去自治地位,西馬政黨侵入。
        • 沙巴是全馬最貧窮的州屬,生活水準極低。(除了城市地區,例如哥打京那峇魯、山打根)
        • 非法移民不斷湧入…… 本地與外來移民的比率:75:25。
        • 哥打京那峇魯為東馬旅遊、購物第一城,但其他地區十分落後,凸顯發展不平衡!
        • 斷電,乃沙巴人民的兵家常事!! =.= 
        易主百分比(國陣變民聯)
        10% 

          ~完結~

          草民,分享我對大馬各州自308後的印象!(上)

          我,盛哥…… 一介草民,雖不才…… 但願分享我對大馬各州自308後的印象!!!
          政客云云,雖振振有詞,但此篇乃我所看到、聽到、親生體驗之感想,坦坦道來~

          《上篇》,將著重分析西馬西海岸各州…… 

          玻璃市 
          • 樸素民風之鄉,308之際,反風不大,國陣以14-1的比數執政。
          • 國陣州政府政績平平,沒有突出表現。 
          易主百分比(國陣變民聯)
          30%

            吉打
            • 大馬魚米之鄉,由於反風強大,於308變天,民聯回教黨政府以14-21-1的比數執政!
            • 財政狀況良好,貪污舞弊大大減少。 
            • 推行一些環保政策,例如一星期一天的免塑料袋日。
            • 唯一位於亞羅士打太子路的養豬場被拆除,至今未重建。
            • 房屋土族固打制上調至50%。
            • 推行一系列回教政策
              • 戲院、卡拉、娛樂中心必須於午夜12點休業
              • 廣告板、招牌等增添爪哇文
            易主百分比民聯國陣
            50%

              檳城
              • 大馬電子工業重地,由於反風強大,於308變天,國陣民政黨倒台,由民聯行動黨政府以11-29的比數執政!
              • 財政狀況良好,貪污舞弊大大減少。
              • 大力推行環保政策,例如每日免塑料袋。
              • 交通規劃有所改善。
              • 增添雙語路牌(馬文、華文、淡文、英文、爪哇文)。
              • 一系列助民政策,例如發放一百令吉予樂齡人士。
              • 制度化撥款各源流中小學。 
              • 中央政府凍結興建檳城輕快鐵。

                易主百分比民聯國陣
                30%

                霹靂 
                •  錫米之鄉,反風強大,於308變天,國陣倒台,民聯以28-31的比數微差執政!
                • 民聯短短11個月執政時期,推行一些惠民政策,例如新村永久地契、免費水供予窮苦家庭、制度化撥款各源流中小學。
                • 由於三位議員脫離民聯親國陣,致使國陣重返執政。由於有違民意,普遍得來唾罵!
                • 憲政危機,軍警戒備長達一年。
                • 國陣、民聯議會搞對抗,各自開各自的州議會。
                • 國陣州政府宣布一些惠民政策,包括新村地契、獨中撥款等。 
                易主百分比(國陣變民聯):
                60%

                  雪蘭莪
                  • 大馬第一富饒州屬、先進州,反風強大,於308變天,國陣倒台,民聯以20-36的比數上台執政!
                  • 民聯推行免費水,首20立方米免費。
                  • 撥款除了惠及學校、廟宇,也讓樂齡、學生、初生嬰兒受益。
                  • 大馬第一華人議長,鄧章欽。
                  • 州回教黨主席——阿里,不斷倡議推行回教政策,觸使民聯友黨關係不佳。
                  • 偷沙事件沸沸揚揚。
                  • 城市發展、規劃平平。
                  • 環保大使,黃潔冰大力推行環保政策,例如每星期三日免塑料袋。
                  • 財政狀況良好,貪污舞弊大大減少。
                  • 成功推行三場新村村長直選,是邁向民聯308前承諾給予人民第三票的楷模。
                  易主百分比民聯國陣
                  45%
                      
                    吉隆坡
                    • 大馬京師, 反風強大,308之際,比數為1-10,國陣輸剩一席,民聯橫掃十席!
                    • 由於直轄區制度律屬中央,吉隆坡仍在國陣之手。
                    • 大興土木,摩拳擦掌來個交通大整頓(新建猶如機場的南湖巴士站,提升富都車站,計劃興建MRT等……)
                    森美蘭
                    • 俗稱“大馬九州”, 反風吹起,308之際,國陣以21-15的比數微差執政!
                    • 城市區大都落入民聯之手。
                    • 芙蓉大力興建高速公路,來個交通整頓。
                    • 政績普通,財政出現赤字。 
                    易主百分比國陣民聯
                    40%

                      馬六甲
                      • 大馬歷史之都 反風掀起小浪花,308之際,民聯雄踞馬六甲市周圍,而國陣則以23-5的比數順利執政!
                      • 首席部長,阿里(Ali Rustam) ,於馬六甲人口中,口碑不佳。
                      • 2010年,升格為先進州。
                      • 馬六甲市增添各類旅遊景點,例如Menara Taming Sari,大馬眼(已停止服務),馬六甲單軌列車,……
                      • 推行無煙令(Melaka Bebas Rokok)
                      易主百分比國陣民聯
                      30%

                        柔佛
                        • 大馬吸金州屬, 反風非常疲弱,國陣穩守城池,以50-6的比數,輕鬆執政柔州,被譽為“國陣定存州”之一。
                        • 308之際,柔北能感到一絲絲反風(峇吉里、文打煙、雙溪阿蓬、麻坡州議席、居鑾明吉摩,由民聯攻下;東甲、峇株帆加蘭州議席,國陣馬華慘贏);柔南反風超級弱,僅士古來與士乃由民聯行動黨奪得。
                        • 州內各城市發展穩健,人口持續增加,例如峇株、新山。
                        • 近年,柔北重鎮——峇株,酒店、購物中心如雨後春筍般一家家蒞臨市區,讓峇株市於2006年躍居柔佛第二大城市(此前為麻坡)!    
                          • (凿石城从昔日的鱼村蜕变成今日的大都市!!)
                        • 治安不濟(尤其柔南地區)。
                        • 推動伊斯幹達特區,帶動柔佛經濟騰飛(計劃讓新柔成為另一個香港——深圳)。
                        • 大力整頓新山市周圍的交通,興建多條大道。
                        • 柔佛行政中心遷至努沙再也。
                        • 新建現代化新山關卡。
                        • 財政狀況一團糟,赤字近十二億令吉。
                        • 環境管理一團糟,致使柔佛常面對水災的噩耗(尤其昔加末、麻坡鄉區、峇株鄉區、居鑾、新山部分地區、哥打丁宜)
                        • 被民聯納入下屆大選前線州!
                        • 由於當今政治的局勢,柔佛好比三國時期的荊州,民聯倘若奪此下州,便極可能問鼎布城。
                        • 盛哥預料,來接大選將和砂撈越州選一樣,民聯有所斬獲,但仍然無法問鼎執政寶座。
                        易主百分比國陣民聯
                        35%

                          待續…………


                          》》》請緊追》》》

                          帆加蘭及永平華人佔多數‧反對黨虎視峇2州席



                          選前點評一二三系列‧帆加蘭及永平華人佔多數‧反對黨虎視峇2州席


                          大馬的第十三屆大選,隨時都可能到來,朝野各政黨都已在積極部署,準備時迎戰。

                          大選前,不只政黨要做好準備,選民也得先做功課。
                          於是,《大柔佛》推出特稿〈選前點評一二三〉,與讀者一同來做選前的溫習。
                          〈選前點評一二三〉是採不定期刊出的系列,文中會圈選出州內具有話題和討論性的選區或政治人物,加以探討。
                          在系列十五之中,我們將要和大家一起來逐個縣屬地去瞭解各選區的選民結構。我們看過東海岸的2個縣屬、笨珍縣,本期到峇株巴轄縣。
                          此外,文中列表中所謂“2011年”的選民數據,皆是截至本年度第一季度的統計。
                          峇株巴轄縣擁有4個國會議席和9個州議席,其中選民人數最多的峇株巴轄國席共有8萬零574名選民,其中有1萬零505人是新選民,佔了選民總數的13%。
                          峇縣的4國9州,包括了峇株巴轄國席與轄下的帆加蘭、新加蘭及龍引州議席;巴力士隆國席與轄下的聖模那及鐵山州席;亞依淡國席與轄下的永平及實馬廊州席;四加亭國席與轄下的巴力安尼及巴力拉惹州席。
                          目前,峇縣4個國席的種族比率仍以巫裔占多數;由於華裔多數聚居在市區即帆加蘭市內,所以峇株巴轄國席的華、巫裔選民各佔46.31%及51.86%,比例相當接近。
                          在9個州席方面,只有2個華裔占多數的華人選區,即帆加蘭州席及永平州席,都成為了反對黨在來屆大選虎視眈眈的目標。
                          峇株巴轄國席:共80574選民猛增10505人
                          峇株巴轄國會議席轄下共有3個州議席,即帆加蘭、新加蘭及龍引州議席,選民人數從2008年的7萬零69人,增加至2011年6月的8萬零574人,猛增了1萬零505人。
                          在新增的選民之中,華裔選民增加最多,多達5千278人,也令華裔選民比率從45.71%提昇至46.31%;反觀巫裔選民則只增加了4千772人,導致巫裔選民比率從52.78%微跌至51.86%。
                          此消彼長下,華裔與巫裔選民的人數也越來越接近,分別佔了選民總數的46.31%及51.86%。
                          在印裔和其他選民方面,也有小幅度的增長,從1千零50人增加至1千479人。
                          上屆大選時,一般人都認為柔佛州並未完全的刮起反風,民眾的選舉意識也不高,因此最近本區新選民人數暴增,相信也是公民意識提昇的一個明顯徵兆。
                          新加蘭州席:巫華選民比率59.89%及39.31%
                          在新加蘭州選區,巫裔新選民增加1千594人,但華裔新選民則只增加了705人,目前該區巫裔及華裔選民的比率分別是59.89%及39.31%。
                          雖然該區以巫裔選民居多,但回教黨在當地相當活躍,因此國陣巫統也不敢掉以輕心,一直積極爭取近4成的華裔選票。
                          在308大選中,巫統的惹化哈欣首次上陣,便以9千零34票擊敗尋求蟬聯的回教黨原任州議員莫哈末南利,多數票為3千零28票,廢票428張,投票率高達78.13%。
                          龍引州席:巫裔選民佔80.25%
                          龍引州選區的巫裔選民佔了80.25%,比2008年增加了1千597人;而華裔則佔19.09%,只增加了141人。
                          在印裔和其他選民方面,則從27人增加至116人,但也只占選民比率的0.66%。
                          在308大選時,國陣巫統的阿育嘉米爾以8千656票,擊敗回教黨的哈沙努丁,多數票高達5千279張,廢票293張,投票率為78.26%。
                          帆加蘭州席:新選民人數增長最多
                          新選民人數增長最多的帆加蘭州選區,共有6千317名新選民,其中華裔佔了4千432人,巫裔有1千608人,印裔和其他選民則只增加了277人。
                          對國陣馬華而言,該選區已從“白區”轉為“灰區”甚至是“黑區”,來屆大選要成功守土並不是一項“簡單任務”。
                          過去帆加蘭州選區都是國陣的安全區,但在308大選時,尋求蟬聯的馬華候選人拿督高志財,卻僅以575票險勝行動黨的顏碧貞,當時投票率為75.84%,廢票則多達1千232張,遠超出多數票。
                          因此,來屆大選時新選民猛增的現象,肯定會為選情帶來更多的變數,也反映出華裔選民已經越來越關心政局,不再是政治冷感的一群。
                          目前本區華裔選民佔了61.82%,巫裔佔35.26%,印裔和其他選民佔2.9%,是一個典型的華人區。
                          巴力士隆國席:巫裔選民3年增3013人
                          巴力士隆國會議席轄下的2個州議席是聖模那及鐵山,該區的巫裔選民在3年來增加了3千零13人,但華裔選民卻只增加了140人,導致華裔選民的比率從25.64%降至24.30%,下跌了1.34%,而巫裔選民比率則增加了0.97%。
                          在選民總數方面,該區選民從2008年的5萬零234人,增至2011年6月的5萬3千606人,增加了3千372人。
                          該區的巫裔選民共有4萬零167人,佔了總人數的74.93%,華裔有1萬3千零24人,只佔24.30%,因此該區也是典型的馬來選區。
                          聖模那州席:華裔選民比率跌1.55%
                          聖模那州選區的選民人數增加了1千321人,但其中巫裔佔了1千174人,華裔只增加了23人,導致華裔選民的比率下跌了1.55%。
                          目前該區的選民總數多達2萬9千884人,巫裔選民佔了63.33%,華裔選民有35.78%。
                          在308大選中,巫統的拿督阿利斯以1萬3千156票擊退公正黨的慕哈末哈斯米,成功連任州議員,多數票為5千零74票,廢票545張,投票率76.27%。
                          鐵山州席:華裔選民比率降至9.86%
                          鐵山州選區的巫裔選民3年來增加了1千839人,在華裔選民僅增加117人,導致華裔選民比率下降了0.39%,從10.25%降至9.86%。
                          該區的選民總數多達2萬3千722人,新選民佔了2千零51人,目前巫裔選民比率高達89.54%。
                          在308大選中,巫統的柔州行政議員阿末惹利以1萬2千488票擊敗回教黨的默拉茲,多數票7千654張,廢票466張,投票率高達82.08%。
                          亞依淡國席:增5564選民共達40369人
                          亞依淡國會選區轄下有永平州席及實馬廊州席,這兩個州選區的選民皆以華裔及巫裔居多,但卻是華巫選民反差極大的州選區。
                          該國會選區於2008年共有3萬4千805名選民,截至今年6月,該國會選區的選民增加了5千564人,達到4萬零369名選民。
                          擁有3個新村的永平州選區以華裔選民居多,佔選民人數60.78%;而實馬廊州選區則是一個巫裔選民佔了85.17%的馬來選區。
                          該國會選區選民人數在過去3年皆有顯著增加,其中以巫裔選民增加幅度最大,共增加了3千533人。
                          永平向來是馬華穩紮穩打的州議席,但是近來行動黨在當地頻頻有“動作”,並獲得當地民眾的熱烈反應,大大提高在下屆大選拿下該州席的機率,令來屆大選的選情更添變數。
                          永平州席:選民增至21352人
                          永平州選區選民人數在3年內增加了3千零24人,從2008年的1萬8千328人增加至今年的2萬1千352人,其中華裔選民就增加了1千559人。
                          永平州選區內擁有永平新村、南利新村及新港新村,其中南利新村華裔居民佔了逾90%,新港新村也有超過80%華裔村民。
                          雖然該選區的華裔選民有所增加,增加幅度與其他種族相比之下更高,但是比率卻比2008年拉低了1.52%。
                          反觀巫裔選民增加了1千414人,選民人數比率卻比2008年的30.10%提昇了2.36%。印裔及其他選民人數則微增51人。
                          華裔選民向來被冠上“親民聯”的看法,隨著華裔選民的增加,相信來屆大選這選區對馬華而言或許會是一場硬仗。
                          實馬廊州席:新選民增加2540人
                          實馬廊州選區新選民人數比2008年增加了2,540人,達到今年的19,017人,其中巫裔選民就佔了85.17%,是一個傳統馬來選區。
                          該選區的華裔選民佔了13.72%,印裔及其他選民人數則由2008年的不到1%,增加至1.11%。
                          實馬廊州選區華裔居民都集中在亞依淡新村及當地的花園住宅區,巫裔居民主要分佈在甘榜地區。
                          該選區可謂是巫統緊握的票倉,在308大選中,巫統的山蘇峇裡就以7,314張多數票打敗回教黨的阿利雅,投票率高達80.92%。
                          四加亭國席:共逾4萬選民巫裔增最多
                          截至今年6月為止,近年來在各領域取得蓬勃發展的四加亭共有4萬零744名選民,較2008年的3萬6千845名增加了3千899名。
                          基本上,當地的各族選民人數皆取得增長,其中巫裔選民的漲幅最大,其選民人數由2008年的2萬2千415人增至2011年的2萬5千875人,共增加3千460人。
                          此外,華裔選民由1萬3千992人增至1萬4千141人(共增149人),印裔及其他種族的選民則由438人增至728人(共增290人)。
                          由於漲幅不一,各族選民的比例因此出現些許變化,巫裔選民的比例由60.84%增至63.50%,華裔選民的比例卻由37.96%降至34.71%,印裔及其他種族選民的比例則由1.19%微漲至1.79%。
                          在四加亭國會選區轄下共有2個州選區,即巴力安尼州選區及巴力拉惹州選區。
                          巴力安尼州議席:增至22282選民
                          四加亭國會選區所增加的選民,大部份來自巴力安尼州選區。隨著多項屋業發展計劃的開發,這裡的選民由2008年的1萬9千545人增至2011年的2萬2千282人,共增加2千737人。
                          相信是受到大巴力附近一帶的新花園住宅區帶動,這裡的華裔選民由8千228人增至9千771人(共增1千543人),而且還將華裔選民的比例由42.10%提昇至43.85%。
                          雖然巫裔選民也在同時期增加了1千075人,不過由於漲幅不及華裔選民,其選民比例由56.90%降至54.73%,並令其與華裔選民比例的差距?至10.88%至於印裔及其他種族的選民人數,則從196人增至315人(共增119人),選民比例由1.00%微微上升至1.18%,並無太大分別。
                          巴力拉惹州議席:增1162人共達18462選民
                          巴力拉惹的選民人數自2008年的1萬7千300人增至2011年的1萬8千462人,共增加了1千162人。
                          在各種族選民之中,華裔選民是唯一沒有取得增長,而且還反而出現減少的選民,其人數由5千764人減至4千370人,導致其選民比例由37.96%降至34.71%。
                          相反地,當地的巫裔選民取得相當大的增加,除了人數增加了2千385人,其比例更從65.28%增至74.09%,使得該區有接近四分之三的選票是由巫裔所掌控。
                          至於印裔及其他種族的選民,其人數微微上升了171人,所佔比例則由1.40%增至2.24%(共贈0.84%)。
                           

                          (星洲日報/大柔佛)